河北病死猪屠宰黑幕再现!跨省"毒肉"暗夜运输,食品安全谁来守?
河北病死猪屠宰黑幕再现!跨省"毒肉"暗夜运输,食品安全谁来守? 中食报河北 2025年05月19日 17:05 突发追击——2025年5月18日深夜,《新视点》独家调查揭开河北某地震惊业界的违法屠宰操作:未经检疫的生猪半夜跨省调运,惨死掩盖直接入宰,车间内血水横流、臭味四逸。内部员工直言:“这些猪早就死透了,拉到这儿就是换个壳卖出去。”
事件曝光后,河北省主管部门连夜部署检查,但舆论关注背后,制度漏洞和“病死猪”链条已形成全国性共振。
一、第一现场:病死生猪化身“合格肉”的秘密通道
1. 黑市运输:凌晨路上的灰色交易
记者暗访录下,5月17日凌晨2:50,一辆隐去注册信息、披挂河南车牌的封闭厢车驶入河北邯郸某屠宰企业。未做身份标识,车辆遮挡严密。卸货瞬间,几头明显僵直的死猪被拖下,皮肤发紫肿胀、气味刺鼻。有工人低声爆料,这批猪源自河南安阳的养殖场,全程无任何官方检疫。
2. “洗白”操作:百元通融费能让问题肉堂而皇之变商品
镜头里,死亡猪只和活猪一同拖进屠宰线。在问及为何不用无害化方式处理时,现场负责人递过100元“小费”:“别管,盖了章就能卖市场。”消洗、脱毛、分割……一枚象征合格的红章印上白条肉,随即打包,被专车运走,流向本地各大农贸市场摊位。
3. 渠道跟踪:非法猪肉混杂流向大众餐桌
深入调查渠道,这批病死猪竟顺利进入邯郸、邢台两地超市与夜市档口。记者发现部分摊贩为牟利,将劣质肉制品与健康猪肉一起贩卖,售价每斤平均便宜2块钱。一位顾客坦言:“觉得便宜,没想太多,颜色红点就买了。”
二、监管形同虚设:三重漏洞并存
1. 检疫申报机制空转
依规,生猪屠宰需提前申报,现场查验应完整留痕。但这家企业从未有检疫报告,摄像头系统形同虚设、管理帐册漏洞百出。而据业内透露,类似“假检疫、零查验”的现象在部分县域屡禁不止。
2. 无害化补贴成黑市利益土壤
国家规定因病死亡的生猪必须无害化处理,单头补贴80元(部分直给养户、厂商)。但河北无极等地2024年实际发放比例不到80%,相关处理公司与农户联手倒卖“毒猪”,黑色利益链悄然壮大。
3. 跨区域协同缺失,监管盲区扩大
河南到河北的运输,每一环节都存在信息断层。虽然理论上定点屠宰厂需全程备案,但真正做到可追溯者少之又少。回顾2019年河北保定非瘟疫情,“跨界盲管”也是疫情扩散的催化剂之一。
三、专家紧急警告:病死猪肉的多重灾难
1. 疾病扩散:非瘟、链球菌险象环生
目前,国内外非洲猪瘟仍呈高危态势。马来西亚、菲律宾数度爆发疫情,专家指出,病死猪若继续流入市场,将极易成为重大传染源,影响周边养殖区安全。
2. 食品隐患:毒素+兽药残留超标
动物尸骸腐败产生尸胺、组胺等剧毒物,此外,部分养殖场违规用药也留下重金属、抗生素风险。珠海2018年案例显示,食用病死猪致多起群体中毒事件。
3. 法律红线:重罚才能形成震慑
现行《刑法》第143条明确,制造、销售危害食品罪可判无期。2014年江西高安案件主犯已获重刑。本案涉企业若涉售假,将面临刑事追责甚至关停清算。
四、国际经验参照:全球共治启示
1. 欧盟标准:动物全周期数字化监管
欧盟推行全流程追溯,每头猪匹配身份编码,从出生、运输到屠宰的一切,均可扫码获知。如发现异常,24小时内即可锁定其源头。
2. 美国治理:保险机制倒逼无害化处理
美国实行“无害化处理与养户保险挂钩”政策。凡私自处理病死畜禽,保险不给予任何赔偿,整体病死猪处理率已从65%升至98%。
3. 日本模式:公民参与监管,全社会参与
日本长期设立举报电话,2024年大量问题肉案即来源于公众举报。全民参与,加快了违法食品遏制速度。
五、根本之策:三招堵住监管缝隙
1. 技术革新,智能化监管迫在眉睫
呼吁浮梁省、市两级主管部门推进屠宰全环节监控上云、数据同步,完善电子溯源系统,实现每一头猪“足迹可查”。据清河项目试点,病死猪非法流转大幅下降。
2. 区域协防,跨省平台共治
建议京津冀鲁豫五地生猪数据互通 ,即时核查运输轨迹。对严重违规单位实施市场禁入、信用惩戒,形成高压威慑。
3. 强化执法,追责到人零容忍
标准制定后,执法必须严厉彻查,除对企业巨额罚款,还要一并问责审批、查验等失职官员,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闭环。
结语:食安底线,不容一丝侥幸
河北病死猪事件绝非法外孤例。从湖州偷埋死猪到广东非法加工黑案,暴露的都是我国畜禽产业监管漏洞与制度短板。唯有全链条责任到人、科技武装监管、群众广泛参与,老百姓的餐桌才能不再充满“毒肉”风险。守住舌尖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行动。
来源:梦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