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3980619315
成都刘江宏展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曝光台

“补脑”“健脑”保健品不可信

作者:管理员来源:刘江浏览量:1416发布日期:2018-6-8

“补脑”“健脑”保健品不可信

2018-06-08 16:29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冯松龄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冯松龄)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高考期间饮食消费安全提示,保健食品非药品,“补脑”“健脑”不可信。

食材的处理和储存要做到生熟分开,即切熟食与切生肉生菜的刀、板要分开,避免微生物交叉污染;冷饮、凉菜等的储存要做到冷热分开。

食用新鲜食物,尽量不吃剩菜剩饭。避免吃生冷食物,熟食应彻底加热后食用。

尽量选择在家或学校食堂用餐,外出就餐要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场所。

功能饮料只适合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条件下饮用。通常不主张考生饮用功能饮料。

饮用浓茶、咖啡等也需谨慎,避免其神经兴奋及利尿作用影响睡眠和考试的正常发挥。

保健食品非药品,“补脑”、“健脑”不可信。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购买保健食品要“一查、二看、三对号”: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看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以确认其合法性。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和注册备案产品的保健功能进行选择,切不可偏听偏信、盲目使用和滥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别提醒,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已批准的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和缓解脑力疲劳等。除了依靠平时的刻苦学习和积累,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

责任编辑:边静

 

更多媒体报道
友情链接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1号 联系电话:13980619315 QQ号码:3443374264 微博:刘江说法 本公司法律顾问单位:四川 北京 广州3家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成都刘江宏展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70439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