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须遵循法律边界
作者:杨玉龙来源:法制晚报——有话要说浏览量:1477发布日期:2018-1-26
全民参与打假,本是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一个有效渠道。近年来出现了“职业打假人”这一群体, 有的甚至成为“职业索赔人”。据《法制日报》报道,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职业打假人”这个备受争议的群体开始转战网络,并呈现出专业化、集团化的新趋势。
事实上,“职业打假人”不仅通过打假维护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而且也摸准了这一行业里的无限商机。
由于“打假人”的打假行动,使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得到提升,其积极意义不能抹杀。但另一方面,职业打假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他们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从而也导致了他们到底是“维权卫士”,还是“买假牟利”的争议。比如,一些不法商家和打假人通过私了解决;更有甚者,在利益驱动下,一些打假人成为竞争对手之托的“枪手”等等,这样非但起不到真正“打假”的目的,更会纵容不法商家及伪劣商品的滋生。
打假行为须遵循法律边界。如果存在敲诈勒索、设圈套等情况,不仅不是真正的打假维权,更会触碰法律底线。相关部门不妨对职业打假人这一群体给予重视,比如对其进行一定的监督培训,既要加强技术指引,也应该防范其矫枉过正,发生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
法制晚报——有话要说 记者杨玉龙
- 上一个:专家:法律该如何对待职业打假人?
- 下一个:这个老牌打假人的心声会激励你吗?
更多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