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我是不是应该改行割韭菜了?
微博
我是不是应该改行割韭菜了?
王海
11.27 00:17
阅读 69604
关注
近日,上海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行为维护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故意混淆打假和假打来抹黑职业打假,并且明确说明“对于不构成理性消费者作出买入或者接受服务的判断的一般瑕疵,不认为是法律上认为的虚假或者有明显的瑕疵…可以不予处罚。“知假买假”行为可以认定不构成欺诈…
深圳、北京也出台了类似的意见,貌似地方监管工作重心已从打击假冒伪劣转向打击民间职业打假。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割韭菜行业的新风口来临了?我要不要改行收智商税?
二十多年的打假经历,我发现无论庞氏骗局、传销、原始股还是各种保健品、收藏品骗局,都能经久不衰,大发其财。
其实改行割韭菜,早在2002年前后就有助手给我建议了。
那年夏天,我派了一个助手到隐藏在紫竹桥西北、北京香格里拉饭店西侧某高档公寓的一个卖假背背佳的窝点去卧底,结果没过两天,助手就回来说:老板,我们也搞一个吧,这个太挣钱了。
紫竹院桥周围有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一众高校,骗子的套路是利用大学生勤工俭学,帮其兜售假货。我们调查的那个骗子雇佣了四五十个大学生,每天早上先和传销一样给学生们讲座、洗脑,把学生们弄得一个个热血沸腾、打了鸡血一样后,再让他们拿着假背背佳到街头去骗老头老太太。
假背背佳是从天意市场18元进的,骗子让学生们在胸前挂一个吊牌,煞有介事的拿着一个登记表走上街头,遇到老头老太太就问有没有孙子孙女,有的话就再问写作业是不是坐的不够直,继而说是背背佳厂家搞市场调查,商场正价200多,只收成本价50元。
由于骗子雇佣的是真的大学生,并且以为真的是在给背背佳搞市场调查,老头老太太们大都深信不疑,一个大学生平均一天能卖出去二三十个假背背佳,我派去的助手第一天就卖了五十多个。
每卖一个假背背佳50元,骗子给大学生提成10元、进货18元,毛利22元,就算按照平均一个大学生一天推销出去20个算,40个大学生一天也能帮骗子毛赚22*20*40=17600元,那个公寓的房租不到一万元,算下来骗子一个月净赚50万问题不大。
一个月50万,那可是2002年前后啊。所以,我的助手当时就惊呆了!
助手回来很认真的和我说,老板,这个很赚钱啊,根本就没人管,而且这个套路几乎卖什么都行啊,北京好使,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也可以复制啊。卖背背佳一个月赚50万,再弄几个地方卖保健品、磁疗产品啥的专门针对老头老太太的产品,一个月赚几百万没问题啊。
助手的建议,被我当时否决了。
我说,这个和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我们打假的怎么能去卖假呢?!
结果那个案件结束后,助手就辞职了……
……
当时的我,并不为所动。
但是,后来,
当我看到投资50万,靠赠书,如《席卷全球——脑白金的奇迹》和大量软文虚假宣传忽悠老年人的脑白金年销量突破100亿元;
当我看到好视力把湿纸巾当眼药卖,几毛钱成本卖一两百、一年忽悠老年人五六亿不过交几万罚款,撤销了医疗器械批准文号照样骗钱;
当我看到碧生源减肥茶广告违规23次罚款仅7.3万,屡遭处罚还照样在香港上市;
当我看到莆田系医院居然聘请了前莆田市卫生局长做第一家莆田系三甲医院的院长;
当我看到《老年文摘》发布76次虚假广告才罚款2.6万,发布一次虚假广告罚款不到350元;
当我看到鸿茅药酒被处罚2630次仍大发其财,还能跨省抓捕批评鸿茅药酒的医生;
当我看到三聚氰胺的施恩奶粉受害者郭利维权,竟然被冤狱5年;
当我看到前几天深圳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给虚假广告开出了0.2元的罚单…
再联想起这些年的蚁力神、易租宝、泛亚、各种传销、各种微商、各种原始股、各种P2P…
我疑惑了!
我忽然发现,监管逻辑是假冒伪劣等违法越多,监管部门越能捞到罚款,罚款看起来是交财政,实际上都会返还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都会成为部门利益,杜绝违法等于监管部门自断财路;消费者权益保护逻辑是消费者维权必须得不偿失,否则就是以营利为目的,动机不纯。
行政监管重在与骗子分利,骗子利益优先于消费者利益,还是做一个骗子最划算。
另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不对,是一个正在持续的骗局,更让我觉得不割韭菜对不起这个时代。
先帮这个故事的主角做个广告,这哥们现在正在通过抖音招聘漂亮的小姐姐当对象,待遇是每周一万元零花钱、最新款iPhone随时换、信用卡随便刷、生日有惊喜、度假去马尔代夫…长得好看的小姐姐们要不要考虑一下?
这哥们2015年3月15日才开始创业,当时可以说啥也没有,要人才没人才、要钱财没钱财——既没有研发能力、雇不起研发人员、更没有工厂,但当年11月,这哥们就买了第一辆法拉利。
不仅六七个月就赚了一台超跑,干了不到一年,他还花800万买了10辆玛莎拉蒂奖励10个代理商。
很多人要攒几十年或者当几十年房奴才能买到的房子,他直接给代理商送了100套…
这哥们还特别乐善好施,给象山教育基金会捐了100p万;给台湾地震捐了100万;给象山县大徐镇慈善分会捐了100万;给象山县慈善总会捐了100万;给贵州省雷山县500名贫困大学生捐了200万;至少捐了600万!
前些日子看他的抖音视频,这哥们又买了18辆阿奇顿马丁,准备送给代理商!
这哥们是谁?他就是出生在贫困家庭、初中学历,2015年开始卖老倪膏药,现在据其自己说已经有10万多人的团队,年销售额40亿,拥有劳斯莱斯、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奔驰大G…的抖音红人——1989年出生,今年31岁的倪海杉。
这哥们卖的东西号称“包治百病”、百年中药秘方,专治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贴哪好哪”,其实一开始都是找别的厂家代工的,根据此前查处的类似案件和媒体对老倪膏药的曝光,此类膏药主要靠辣椒素和添加违禁西药、激素起效,生产成本应该还不到一块钱,但是这哥们卖150!
你没听错,成本不到一块钱的假药就是卖150!
这么高调炫富、这么高调忽悠,这么高调卖假药,没有人管吗?可别说,真有人管——据媒体报道,2016年5月宁波市两级检察院通过关注新闻媒体,挖掘监督线索,发现一起涉嫌虚假广告、销售伪劣产品犯罪案件,已依法建议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移送公安机关。象山县公安局已经以虚假广告罪对象山倪氏堂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这哥们的公司,立案侦查并对相关人员采取了强制措施。宁波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已认定“老倪膏药”(老倪电极贴片)属于假药…
凶险不凶险?
结果呢,没事儿!此前,只有2016年2月,象山当地市场监管局处按照虚假广告以80万元罚款,还不够买一辆玛莎拉蒂的。
补充一下,老倪膏药一开始的马甲是电极贴片,是套用河北保定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医疗器械批准文号,而且这个批号其实是插电贴片的批号,与膏药一毛钱关系没有。
被处罚及遭媒体起底后,老倪膏药马上换了一个新马甲——“注册号”变成了豫健准字〔2015〕第0047号,没想到这个马甲竟然不是政府给的,而是“河南省保健用品行业商会”自己发的,老倪膏药新的代工厂河南省永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板李振春就是商会会长。
没多久,新马甲又被《南方周末》曝光了,这下应该晾凉了吧。答案,还是没有!这回更神奇,郑州食药监一开始说要按假药处理,后来“河南省保健用品行业商会”抗议,郑州食药监竟然说保健用品不归药监管!连一毛钱都没有罚!
查处、曝光,一点儿都没有影响到老倪膏药继续成为朋友圈里狂热到生意,老倪膏药最新的马甲已经换成了黔卫计健用证字﹝2012﹞第0026号,注意,这哥们说的可是205年开始创业!这回,倪海杉连马甲带工厂一起买了下来,据他自己在抖音上发的视频,这哥们又花5000万买了地,要扩大工厂规模。而且,还和贵州大学,达成了战略合作……
相信用不了多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帽子就给这哥们戴上了。
注意,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这个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全部有据可查!
我们打假23年,熟悉各式各样的套路,了解骗局的全过程……
各地纷纷变相支持制假售假,我是不是应该赶紧改行?
文章由WeicoNote编辑
王海
关注1027粉丝84万
微博认证:知名法律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
关注
评论
王海
昨天 12:12
2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胡适网页链接
法理学童
昨天 13:35
2
行政机关真能开国际玩笑,不打击售卖不合格产品的商家,反过来打击这些民间打假人士。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无耻的社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王海@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 @北京市商务局 @上海工商
匹夫_为善
昨天 12:44
1
官猿的眼已被金钱蒙蔽,看不到这些,国之悲哀
打开微博,查看全部60条评论
“聂树斌冤案”披露者郑成月已绝食四天
2018-11-20 20:10
济南时报记者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二住院部肾脏内科病房走廊里见到了郑成月。
据妻子张志英说,郑成月从17日开始绝食。
11月19日,郑成月三天来第一次出病房,之前一直在病房躺着。由于无法行走,郑成月由其侄子推着轮椅送出来。
张志英说,12日夜1点多,郑成月在朋友帮忙联系下来到北京,13日早晨到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候诊。就诊时情况就很危急,当晚就住进了急诊室。半夜他发现不能躺了,只能坐起来,腿也不能动了,病情加重了。经诊断是严重心衰,院方下了病危通知书,连续透析了三天。
此前,民主与法制时报11月9日曾刊发《病人郑成月:往后余生更孤独》一文,引起广泛关注。
11月10日,公益平台发起《帮助重疾好人郑成月》众筹项目,众筹目标45万元,至当日18点前,募捐已达到471748.75元,7544人次参与捐赠(点此回顾→《
“聂树斌案“”平反推动者郑成月身患重病,网友已筹善款47万元》)。
据媒体报道,郑成月患有9种疾病。而在北大二院在检查时,医生又发现他患有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这样是11种疾病在身。目前症状有所缓解,但稳定还谈不上。
张志英说,肾病是烧钱的病,目前老郑双肾都不能工作,腿肿是因为毒素和水都排不出来,入院后排了4次水,排出15斤7两水。由于浮肿,他的脸一说话就发皱。
20日,据医生透露,今天郑成月又进行了一次透析,打了少量葡萄糖,在病房继续休养。
郑成月的健康问题牵动着众人的心。
11月11日,聂树斌母亲张焕枝曾到河北广平县医院病房探望郑成月。
转院后,仍有不少朋友和陌生的市民出于关心前来探望郑成月。
11月15日,针对媒体报道提到的关于郑成月的部分问题,河北广平县向媒体进行了通报。
据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15日发表的文章 《官方通报郑成月情况:不存在让他单独提前离岗》:
对于媒体报道涉及的部分内容,11月15日下午,河北广平县对关于郑成月相关问题进行了通报,广平县委、县委政法委、公安局领导出席并通报相关情况。
关于郑成月年龄认定及49岁被要求离岗问题,广平县方面在通气会上表示,不存在让其单独提前离岗问题。其对离岗年龄未向组织提出过异议。
关于郑成月长子郑龙报考公务员未被录取问题,广平县方面表示,郑成月说其子笔试全省第一未被录取一事失实。
关于郑成月及妻子被停薪问题,广平县方面表示,经查,单位均未停发郑成月及妻子张志英的工资,只是因其夫妻涉及经济纠纷被有关法院依法冻结查扣。
关于郑成月反映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刑侦工作者”等问题,广平县方面表示, 经查,郑成月参加工作以来,从未被授予过“全国优秀刑侦工作者”荣誉称号。
17日,郑成月看到网上报道了当地关于对外界一些质疑作出的回应。面对网络上的舆论和质疑,郑成月情绪激动,认为很多说法存在不实的地方,但自己重病在身,没有精力继续回应。
为此,郑成月从17日开始,选择用绝食来“抗议”。
后续事件
我们将持续关注
首席记者:刘彪 记者:周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333万)
不感兴趣 投诉
我来说两句
16487人参与,356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搜狐“我来说两句” 用户公约
热门评论
__瑞平
其实人们不仅想帮郑局,更重要的呼吁社会善良!法制进步是有牺牲的,郑局的获捐,是人们心中太需要正义了。仅仅为聂案的努力,郑局做的已经足够了!值得尊敬。有困难大家帮。盼康复,愿再次捐款!
11月20日 20:21
回复 1969
狐狐网友(云南省)
这才是警界良心,这才是民族脊梁。如今落得这般境地,让人心寒。
11月20日 20:20
回复 1957
愿岁岁盛放_lucia
就凭叶案说明郑局没乱办案,很不容易了
11月20日 20:22
回复 1264
我在山上树荫下(北京市北京市)
不管是全国,还是全省优秀刑警光荣称号,郑成月是个正义警察,值得我们敬重,没有打压,为什么把他离岗,,不能听广平县公安局的人说的就是真实,郑警官,我们全国网友力挺你
11月20日 20:21
回复 594
CrabCrab__(广东省深圳市)
能推动冤假错案平反,一生哪怕只做对了一件事,也值得人们称赞…
11月20日 20:14
回复 507
最新评论
卡卡(广西壮族自治区)
April堇
1
父亲病重,两儿子为何不陪同照顾呢??!!!值得深思!
狐友
2
深思泥妹,蠢货。。。。
呵呵哒
11月22日 12:03
回复 0
一吐为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现在说句实话咋就这么难!!!
11月21日 21:39
回复 1
山下山上(福建省厦门市)
舒心
1
聂树斌家属睁眼看看,你的赔偿款不是老郑你一分也拿不到,给你儿翻案又咋样,现实生活中老郑真傻。虽然老郑很有正义感,那有咋样,自己嫌麻烦,我只是实话实说
黑
11月21日 21:29
回复 0
孤独鸿雁(广东省东莞市)
有人在整他
11月21日 20:44
回复 0
网友585282018(江苏省扬州市)
县委都不你呼同志了,说明县干部和郑(代表正义)志不同道不和
11月21日 20:31
回复 0
狐友4670198(河北省沧州市)
好人难作,希望社会都来关心一下这样的好人,他们才是国家的脊樑,正义的化身!
11月21日 20:20
回复 0
狐友5812844(四川省成都市)
顶老郑
11月21日 20:19
回复 0
186***1479113(吉林省松原市)
人间正道是沧桑!好人-愿你平安!
11月21日 20:04
回复 0
梧桐树1424(四川省资阳市)
这种人是有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的,还需另外发起筹款?
11月21日 19:55
回复 0
搜狐网友67651588(江苏省扬州市)
请中纪委插手查!否则反腐是真的吗?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到现在当地领到北京看过他吗?大家从这里就看出你们对人民的态度是什么?!
11月21日 17:32
回复 0
已有356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鼻舒堂不顾央视曝光,政府查处后,改名后继续其骗局。
鼻舒堂不顾央视曝光,政府查处后,改名后继续其骗局。
本网5月6日成都最新消息:自王海和刘江举报鼻舒堂10个省各连销店及生产工厂,存在其严重违法问题以来,得到数十家执法部门的回复,均认可举报属实正在立案调查中。对成都市郫都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初步查处结果,王海和刘江表示:该局认真依法行政行为值得肯定和表杨,全国的市场局都应向该局学习。
本网4月5日成都消息:春节前后王海和刘江分别在北京、成都、西安、重庆、武汉、南京、长沙、济南等地对鼻舒堂的违法行为进行起诉和举报。
4月4日下午15时,刘江向淄博市政务民声投诉热线053312345举报,该中心表示将责令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王海和刘江表示将关注该地政府的打击力度。
王海和刘江揭露其坑人骗局
其连锁店遍布中华大地,涉案全国31个省,共1700多家连锁经营店
被央视曝光前各地连锁店名称为“百年立正堂”“扈氏鼻炎馆”。被央视曝光后各连锁店改变名称为“鼻舒堂”“鼻舒堂鼻炎体验馆”还有些地区仍使用“百年立正堂”店名。推广和所销售标识为山东省淄愽华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宾康牌抑菌膏”和“宾康牌抑菌净”,售价为人民币每盒238、00元,及“扈氏鼻炎膏”等产品。
今年3月15日晚成都鼻舒堂公司向患者所推送的微信内容,接收时央视315晚会正在举行,对于此内容,王海和刘江将向央视发函求真伪。
2016年3月4日曝光时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提醒
2018年4月2日至4日刘江公司调查员及媒体记者拍摄到其生产厂家图片
手机地图显示具体位置
王海和刘江质疑这样的生产厂家,难道符合国家消毒产品生产许可?那么多消费者花几千上万买的产品来自于这么恶劣肌脏的厂家。
标识为山东省淄愽华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宾康牌抑菌膏”和“宾康牌抑菌净”,售价为人民币每盒238、00元,
“宾康牌抑菌膏”和“宾康牌抑菌净”该两种产品在包装上显示其批准卫生许可证为:鲁卫消证字(2010)第0050号,系消毒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明确宣称该两种产品可以治疗各种鼻炎疾病,故意作引人误解的宣称,以消毒产品冒充药品。违背消毒产品用语:消毒、杀菌的含义。
卫生部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2009年第17号公告,专门查处严厉打击标识“消字号”产品冒充药品的行为,《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整治消毒产品违法宣传疗效和添加药物专项行动的通知》在此之前也进行了下发,随后国家也一直大力整顿将消毒产品冒充药品的行为,也以销售“假药”以刑事犯罪惩治了一批。但9年过去了,这些违法产品依旧在销售。
依据《消毒管理办法》第31条:消毒产品的命名、标签(含说明书)应当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有关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冶疗效果。
卫生部关于印发《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426号。第三条:消毒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关内容应当真实、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冶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
《药品管理法》第48条:禁止生产、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
因此以上两种消毒产品销售的行为应按假药论处。
央视起底扈氏鼻炎膏:车间脏乱差 祖传药方靠策划
union.china.com.cn 2016-03-09 13:37
央视起底“扈氏鼻炎膏”:生产车间脏乱差 祖传药方靠策划
央视《消费主张》栏目在3月4日播出了《没有批准的“鼻炎神药”》,节目报道了一种名为扈氏鼻炎膏的产品以消字号冒充药品销售,声称能根治鼻炎,而且效果奇佳,什么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疑难杂症,都会被这种扈氏鼻炎膏铲除病根。
[来源:央视]
来源:央视
扈氏鼻炎膏以非药品冒充药品,夸大宣传,已经无可争议,但还有很多疑问有待解开:这种鼻炎膏真的有效吗?它宣称自己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祖传秘方,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个在全国1000多家体验店中公然销售的鼻炎膏,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所谓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证书呢?
一、执法现场
2016年3月4日,节目播出当晚,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联合秦淮区卫生监督所,第一时间对位于秦淮区中华路的这家扈氏鼻炎膏店进行了执法检查。
执法人员赶到时,扈氏鼻炎膏店的工作人员已经将原本张贴在一面墙上的宣传招贴撕了下来。
[来源:央视]
来源:央视
秦淮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的是扈氏鼻炎膏的制作工艺,而不是针对这个产品。
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发现一个现象:店招牌上写明扈氏鼻炎膏几个大字,店外的各种宣传也都是扈氏鼻炎膏、扈氏鼻炎药膏,但是在这家店所售卖的产品上,却没有“鼻炎”二字,有的只是“扈氏膏”。
秦淮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健:现在的违法行为越来越隐蔽。
[来源:央视]
来源:央视
在我们播出的节目中,在这家扈氏鼻炎膏店里,有几位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不断向记者推销他们的产品,并且声称“治标又治本,纯中药,不含激素,不含西药。只要按照我们要求做,一定保证治好。”
扈氏膏的外包装上写明它是消字号的消毒产品,并不是药品,这家店也根本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机构许可证》。
在南京市鼓楼区的中山北路的另一家“扈氏鼻炎膏”店,执法人员发现,此店同样没有取得这两个许可证。
[来源:央视]
在执法检查的过程中,这家店门口以及店内陆续来了一些鼻炎患者。他们每人都花费了价格不菲的费用,购买了几个疗程的“扈氏膏”,买的时候,店里的工作人员都向他们宣传这是药,并承诺,保证能够治好鼻炎。在他们看来,这些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和医生没什么两样。
多位消费者反映,“扈氏膏”的治疗效果却不像工作人员宣称的那样有效,更没有治愈。
陈凯是秦淮区和鼓楼区这两家“扈氏鼻炎膏”店的负责人。据他介绍,这两家店都是加盟店,店面、店招和店铺的宣传都是按照山东总公司的要求统一进行,以规避风险。
二、车间凌乱设备肮脏 患者涂抹于鼻腔的“药”竟然产自这里
3月4日,《消费主张》栏目播出《没有批准的“鼻炎神药”》节目当晚,在扈氏鼻炎膏生产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由淄博市临淄区区委区政府牵头,淄博市工商局主导,联合当地食药局、卫生局、公安等执法部门组成调查组,连夜召开会议,回看节目,展开稽查执法行动。
执法人员赶到扈氏鼻炎膏生产企业——淄博华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时,这家公司大门紧闭,厂区没有灯光,也没有人。
这家在全国各地设有1000多家体验店的鼻炎膏生产企业,位于一条偏僻的公路旁边,看上去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院,门口没有任何企业标志。这家在全国各地大肆做广告的企业,在自己的老家却如此低调,似乎并不想让本村本土的乡亲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与此同时,扈氏鼻炎膏的营销企业——淄博百年立正堂经贸有限公司同样也是空无一人。
第二天一大早,执法人员终于找到企业员工打开了两家公司的大门。
在扈氏鼻炎膏的生产企业——淄博华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这家规模很小的企业仅有几间厂房,一些写好了编号的包装箱,里面装满了扈氏鼻炎膏的产品,正准备发往外地。
包装车间里,扈氏鼻炎膏的质检书、包装盒、药瓶堆放一地,生产车间更是肮脏简陋得让人震惊,位于房间角落的一个金属设备,专门用来熬制扈氏鼻炎膏,设备早已污垢不堪,各种各样的灰尘和油垢堆积在一起,显然很久没有清理了。
[来源:央视]
很难相像,被许多患者花费数千元买来,涂抹在自己鼻腔里的膏药,居然是出自这样一个肮脏的设备。
[来源:央视]
这些扈氏鼻炎膏究竟生产了多少?都销往了哪里?公司的财务部大门紧锁,执法人员暂时还没办法获得准确信息,不过,执法人员在公司的办公室发现了一本工作人员的笔记本,本子上记录了快递邮寄的发货情况,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了大量的人员地址和一些数字。
来源:央视
在临淄区卫生监督所,《消费主张》记者见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副本显示,该企业成立于2012年,其经营范围没有医药许可,只能生产消毒用品。
百年立正堂是扈氏鼻炎膏的营销和招商公司。当执法人员打开大门时,发现公司的办公室几乎已经被清理一空。
在剩下的唯一一台电脑里,执法人员发现了公司在售卖扈氏鼻炎膏时精心制作的销售技巧。这套销售技巧多次强调扈氏鼻炎膏是中药制剂,具有众多治疗功能。在办公室里,记者还发现了一本手抄的销售注意事项,里面同样把扈氏鼻炎膏称为是药,具有多种治疗功能。
三、买来的药方被精心策划包装成“14代传承”
明明不是药,为什么要当成药卖?我们通过各种关系,终于打通了自称人在国外的扈氏鼻炎膏传承人扈福证的电话。
扈福证说,所有的虚假宣传都是下面的代理公司所为,和他无关。他向记者承认,扈氏鼻炎膏不是药,不能当药品来卖。
至于扈氏鼻炎膏所获得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扈福证承认,所谓遗产证书认证的只是扈氏鼻炎膏的制作工艺,而不是对其疗效的认可。
记者:对外宣传的为什么是扈氏鼻炎膏呢?
扈福证:这属于代理商的事。
那么,这个所谓的扈氏鼻炎膏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扈福证坚称,这是他祖传14代的秘方,扈氏鼻炎膏是他们家第七代传人把内服药改成外用药的,但在扈福证老家的村子进行采访,村民告诉记者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村民:听说是买的药方子,他们家不是中医,也得七、八年了。
曾经在立正堂工作多年的内幕人士向记者透露,扈氏鼻炎膏的所谓14代传承是策划公司精心策划包装出来的。
线人:这个药是扈福正的父亲从一个中医那里获得的,当时获得好几个药方,最早打广告,也是宣传祖传的,但是没说14代,当时是祖传三代,后来是七代,最后北京的策划公司说你这个流传时间过短,不好,就来了个14代。
记者在淄博市的一家网站上看到,2009年该网站介绍扈氏鼻炎膏的一篇文章说,该药具有200多年的历史,扈福证是扈氏祖传鼻炎药膏的第三代传承人。
来源:央视
就在记者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执法人员在百年立正堂的办公室找到了一份委托书,这份委托书显示,2007年1月,天津一家名为善普医药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委托扈福证在全国范围内代理“立正堂牌鼻炎舒通膏”,扈福证的身份证赫然复印在这份委托书的下方。
来源:央视
这份2007年才拿到的立正堂的委托书,经过扈福证的包装,摇身一变,变成了今天我们在扈氏鼻炎膏包装盒上看到的模样——立正堂始于1607年。
来源:央视
四、杜绝假药须用重典
经过我们记者多天来的深入调查,扈氏鼻炎膏的真面目已经浮出水面:所谓根治鼻炎,纯属夸大宣传;所谓400年历史、十四代传人,更是自相矛盾;所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其实认定的是制作工艺,并不是认可疗效。而销售扈氏鼻炎膏的立正堂,宣称自己百年历史,其实只是2007年才从天津一家公司那里买来的委托权。记者看到,扈氏鼻炎膏的生产车间,脏乱差得让人吃惊,但卖给消费者的膏药,一个疗程的花费高达8000元,在南京,我们的记者也采访了许多购买这种号称“鼻炎神药”的消费者,他们花了大笔的冤枉钱,却没有什么效果。
多年前,一些地方的工商药监部门就对这种扈氏鼻炎膏进行了打击,但时至今日,这种骗人的假药还在全国各地公然销售,店面居然多达上千家。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一个连基本卫生条件都不能达标的企业,把消毒品冒充药品销售,虚构历史,欺骗消费者。虽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它就像打不死的蟑螂那样,不仅继续行骗,而且还不断发展壮大。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法律人士告诉《消费主张》,扈氏鼻炎膏虽然是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策划出来的骗局,在经营销售等很多方面都规避了法律红线,打着法律的擦边球,但是只要我们的相关执法部门能拿出决心,对这一案件进行认真严肃地执法,是完全可以对相关负责人绳之以法的。刑法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3年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处3至10年有期徒刑。杜绝假药的出现必须用重典,相关部门确实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大震慑力度,让违法者们付出代价。
在此再次提醒大家,购买药品时您一定要看准批准文号,只有使用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才是正规的药品。卫食证字、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这些批号都属于保健食品的范畴,是不得作为药品进行销售的,而市场上的某某消字、某某消备字等产品则属于消毒产品,更不是药物。
责任编辑: 沈晔
海南鼻舒堂被罚60万元
海南鼻舒堂消毒卫生用品门店虚假夸大宣传 食药监部门介入
南海网 2016-06-08 14:10
南海网海口6月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姜飞 实习生 孟莉莉)南海网6月7日率先独家报道了文昌一家名为“鼻舒堂”的门店,涉嫌虚假宣传被当地工商部门拟处60万元罚款事件,引起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今日已安排执法人员介入调查。
经过南海网记者调查,除文昌外,海南海口、儋州、定安、临高等地也有“鼻舒堂”消毒卫生用品门店,几乎所有门店注册时登记的经营者均为“王某某”,辖区食药监部门相继介入调查。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被央视曝光的消毒产品“扈氏膏”,在海口、文昌等地市场上连锁经营的“鼻舒堂”门店销售时,宣称产品为“政府保护项目”,“无毒副作用,一个疗程即可痊愈”、“复发率低,能够有效根治鼻炎”等,欺骗误导消费者。6月7日,文昌一家“鼻舒堂”门店接到当地工商部门送达的《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经营者面临60万元的罚款。
早前报道>>海南文昌鼻舒堂销售扈氏膏虚假宣传面临60万元罚款
南海网文昌6月7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姜飞 实习生 孟莉莉)海南文昌市一家名为“鼻舒堂”的门店在销售扈氏膏消毒卫生用品时,发布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6月7日被文昌市工商部门处罚,面临60万元的罚款。
6月7日下午,文昌市工商局执法人员给文昌市扈氏膏消毒卫生用品店送达行政处罚告知,因该店销售产品时发布的广告存在“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责令其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拟对经营者处以罚款60万元。
海南一扈氏膏门店涉欺骗或被罚60万元 仍有门店营业
今年4月份,文昌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发现当地有一家“鼻舒堂”门店,销售“立正堂扈氏膏”消毒卫生用品时,宣称产品宣称产品为“政府保护项目”,“无毒副作用,一个疗程即可痊愈”“复发率低,能够有效根治鼻炎”,广告涉嫌虚假和夸大宣传。
工商人员还发现,由山东淄博华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立正堂扈氏膏,产品包装上宣称:扈氏膏由多味名贵中草药经过三天熬制而成。执法人员经过多日调查发现,产品标注的主要成份中,除金银花、白芷、薄荷、辛夷和鹅不食草几种常见中草药外,并没有标明所谓的中草药品种。
6月7日下午,南海网记者来到文昌这家店看到,立正堂扈氏膏的批准文号为:鲁卫消证字(2011)第0050号,也就是说,该款产品为消毒卫生 用品。不过,记者在店堂内张贴的广告内容中,发现了一份复印的专利证书,证书内容中还有文字描述:“无毒副作用,一般一个疗程即可痊愈”“复发率低,能够 有效根治鼻炎”等内容。
- 上一个:打击职业打假人,打的到底是谁
- 下一个:王海:观点:当监管成为特权...